海底奪寶奇兵

水下考古會有怎樣奇異的感受?為何當年中國政府會突然成立水下考古隊?是誰最早提出“整體提取”“南海Ⅰ號” ?沉睡黃海北部海底的“丹東Ⅰ號”是不是當年撞擊日本“吉野”號的“致遠艦”?日前,接受本報記者獨傢專訪的崔勇,向記者講述瞭中國考古人的水下故事。




駐守“南澳Ⅰ號”海上打撈平臺的崔勇(左二)。

“南澳Ⅰ號”打撈平臺。

崔勇在南澳島青澳灣。

“南澳Ⅰ號”水下文物。(崔勇提供)。

痛於被英國人海底盜寶 成中國考古界首批學潛水者 54歲“老考古”堅守水下28年

參與“南海Ⅰ號”、“南澳Ⅰ號”發掘 遭遇海底暗流、動物襲擊、異物纏繞等險境

古船“南海Ⅰ號”的“整體提取”工作將在明年全面完成。目前,15個船艙內已發現大量寶藏,包括精美的陶瓷器、漆器和玉器,以及上百件黃金飾品。當人們的目光都聚焦於寶藏時,堅守海底的考古人卻大多默默無聞。原來,中國水下考古隊成立已有28年,但目前掌握潛水本領的水下考古隊員仍不足兩百人,他們要頂著常人難以克服的水下壓力,出入神秘而危險的海底。

54歲的崔勇,是中國首批11名水下考古隊員之一,現擔任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,但仍活躍在水下考古一線,古船“南海Ⅰ號”、“南澳Ⅰ號”都由他首先下水探秘,他還在水下曾錄得一段20分鐘的“南海Ⅰ號”視頻。

水下考古會有怎樣奇異的感受?為何當年中國政府會突然成立水下考古隊?是誰最早提出“整體提取”“南海Ⅰ號” ?沉睡黃海北部海底的“丹東Ⅰ號”是不是當年撞擊日本“吉野”號的“致遠艦”?日前,接受本報記者獨傢專訪的崔勇,向記者講述瞭中國考古人的水下故事。

文、圖/廣州日報記者黃丹彤(除署名外)

“30多年前,有一個叫邁克·哈徹的英國盜寶人在海底到處打撈沉船寶貝,並將撈到的中國陶瓷拿去拍賣場高價拍賣,中國政府獲悉後,派出專傢帶上3萬美元,卻買不起一件瓷器。這撼動瞭中國考古界。自那以後,中國政府開始組建自己的水下考古隊。”見證中國水下考古發展全過程的崔勇,聊起一段中國考古人心痛的記憶。

海底有巨盜

1984年,邁克·哈徹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檔案中發現瞭一艘名叫“哥德馬爾森號”的沉船,這艘商船在1752年冬天滿載著瓷器和黃金,從廣州起航駛往阿姆斯特丹,在航行16天後觸礁沉沒在南海。邁克·哈徹費盡心思在出事海域探尋這艘沉船,他最終打撈起23.9萬件青花瓷器,總重量45公斤的125塊金錠,以及兩門青銅鑄炮,隨即,他將這些打撈品悄悄拉到公海。隱匿一年後,邁克·哈徹憑借著“無人認領的沉船允許拍賣”的國際公約,將物品交給荷蘭佳士得拍賣行。

國傢文物局得到消息後,立即派出故宮博物院耿寶昌、馮先銘兩位陶瓷專傢,攜帶3萬美元趕到拍賣會現場,但這兩位老先生連舉牌的機會都沒有。因為他們看上的瓷器,起拍價都超過3萬美元。這次拍賣,邁克·哈徹獲利2000多萬美元。

直到今天,邁克·哈徹還在四處盜寶,盡管他已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黑名單,但至今沒有任何法律能管到他。

突擊學潛水

為瞭避免我國海底文物的流失,1987年夏季,中國國傢博物館緊急成立瞭水下考古研究中心。讓考古隊員迅速學會潛水,成瞭重中之重。

“到底是組織潛水員去學考古呢,還是指派考古人員去學潛水?這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。”崔勇說,當時有人這樣考慮,潛水員學考古要花4年,考古人員去學潛水申請註冊商標台中隻要花半年,中國有這麼多年輕的考古人,找幾個合適學潛水的不太難。

“我的運氣非常好,通過層層體檢之後,被選送入交通部廣州潛水學校進行培訓。”崔勇回憶,潛水員體檢不同一般的體檢,從皮下脂肪厚度測定,到聽力、體能和心肺功能測試,還有加壓和氧敏感試驗等。

隊員們最初的潛水訓練從一個2米多深的遊泳池開始,隨後轉移到潛水塔進行。直徑6米的潛水塔深度分別為3米、6米和12米。而實戰訓練場被安排在從化流溪河水庫,最深處超過40米。經過2個月的培訓,首批中國水下考古隊的潛水訓練如期結束。當時的學員共有11個人,他們也成為中國水下考古隊的首批隊員。

崔勇介紹,從1988年至今,中國水下考古隊從無到有,如今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團隊,“尤其是‘南海Ⅰ號’的整船打撈,其技術理念在世界上已屬第一。”

崔勇本人也在團隊中不斷成長,1987年,他就參與發現“南海Ⅰ號”,此後的工作盛宴,他先後參與瞭“南海Ⅰ號”、“南澳Ⅰ號”、“丹東Ⅰ號”等歷次重大水下考古發現和發掘。從2000年開始,記者就與崔勇結下瞭不解之緣。

記者印象

他“自帶”中國水下考古史

皮膚黝黑,身材健碩,笑容燦爛,這是崔勇給人的第一印象。2000年9月17日,記者首次見到崔勇,是在南澳島的青澳灣海上。那一次,他在大海撈針般地尋找古沉船線索,隻見他身穿全套潛水“水鬼”服,背負15公斤重的“中國”標志壓縮空氣瓶,腰系數十公斤鉛帶,縱身一躍就消失在海平面,足足在海底待瞭35分鐘才上岸。

那時,中國水下考古隊員租借當地“澄海打撈一號”,崔勇說,那幾天的海底探秘,決定瞭他一生與“南澳Ⅰ號”結緣。

第二次見崔勇是2009年9月26日,他已為“南澳Ⅰ號”水下考古隊隊長,在雲澳島上出席“南澳Ⅰ號”水下考古搶救發掘啟動儀式。那一年,崔勇47歲。

第三次是2012年9月4日,記者乘著快艇登上“南澳Ⅰ號”發掘船現場,站在船上向記者招手的就是崔勇。這一年,崔勇已經50歲瞭。

從16年前租借小漁船出海,到今天設備齊全的打撈平臺,還有中國海監船隊護航,中國水下考古發展實現質的飛躍,崔勇依然帶著水下考古的情懷,默默堅守。

這一次再見到崔勇時,他已經54歲瞭,剛從“致遠艦”重大水下考古現場回來。作為中國第一批11名水下考古隊員之一,崔勇如今是唯一堅守一線的“元老”,他的水下考古情未瞭。崔勇說,“水底被發現的每一條沉船都是一個點,把這些點連起來成為一條線,就是現在所說的‘海上絲綢之路’,而我這一生認準瞭要將一個個點接通成線。”、

水下考古 一張漁網險奪命

廣州日報:作為中國最老資格的水下考古隊員,您堅守水底28年,覺得水下考古最重要的前提是什麼?

崔勇:人員安全是第一要素,沒有之一隻有唯一。在我看來,考古發掘的成果有多大是有偶然性的,但是無論成果有多大,首先要保證隊員安全。一旦出瞭安全事故,任何成績都可以歸零。這數十年間,我們的團隊沒有出過一次安全事故,這是我們團隊的幸運。而看起來美麗多姿的海底世界卻經常充滿危險,水底世界並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有趣浪漫,海洋風暴,水底暗流,兇頑鯊魚,甚至周圍各種不明的海洋生物,都對隊員構成威脅。

兩人一組海底探秘

廣州日報:我們嘗試過海底潛水感覺很好玩,考古隊員的潛水需要做哪些準備?

崔勇:對水下考古,我們制定瞭許多規則並隨著不同環境作出調整,比如下水前必須先探準海水水深、水流,因為水流的快慢直接關系到遊泳速度,根據速度來調整下水點和出水點。同時準確計算當地潮汐,隻有海水進入“平潮”時才能下水。“平潮”時水流最小,便於在水底完成攝像、拍照和繪圖等作業。下水隊員要兩人一組,確保互相照應。一般下水隻帶一罐壓縮空氣瓶,滿足水底30分鐘的供應,時間快到,就要準備出水。按潛水規程要求,每分鐘上升不能超過18米,上升到離水面3米時,要再停留數分鐘才出水。遇到一些隊員忘記,要通過喊話提醒他們。有時候,由於天氣、復雜地形和水流等原因,上水隊員會被漂出幾十米甚至百米之外。為此,船上要備有應急隊員,時刻關註水底隊員的動靜。除瞭水流,下水季節還要避開臺風季節。

有一點特別需要說明,動態的水底地形甚至周邊環境時時都在不斷變化,哪怕一張漂浮的漁網同樣都對考古隊員存在威脅。有一次在新會崖門宋元海戰海域水下調查時,我下水20分鐘後,大概在水下15米深的位置,突然感覺到被什麼拉扯住瞭,而且越緊張越掙紮拉得越緊,危急之中,幸好被同行隊員發現瞭,最後是同伴以最快速度將纏住的東西切斷才得以脫險,原來是水底纏繞的一團尼龍漁繩。

曾被劇毒海膽蜇傷

廣州日報:在水底作業會遇到類似電影中鯊魚襲人的險情嗎?

崔勇:兇猛的鯊魚通常並不主動進攻人類,其實,神秘的海洋生物中,像海膽、海蜇等海底動物是兇殘甚至帶有劇毒的,它們比鯊魚更可怕。10多年前有一次我下水後,膝蓋被海膽紮瞭一下卻沒覺察,兩三天後膝蓋出現紅腫發燙,很快腫得沒法彎曲,並伴隨著渾身發燒,馬上打針吃藥才得以康復脫險。而很多隊員不小心都會被海蜇蜇到皮膚,這可不是一件小事。開始時皮膚會像被烙鐵燙過一樣發紅,緊接著變黑、脫落,嚴重時出現感染甚至隻能動手術治療。

快速上水會引起血栓

廣州日報:一般人上身一下水,都會有一種壓迫感,感到呼吸的空氣不足,考古隊員是怎樣面對?

崔勇:人在10米深水底要承受兩個大氣壓,也就是說,在水下10米處的壓強約等於2倍大氣壓的值,即10米深水的壓強加上大氣的壓強,所以人在10米深的水下會感到不適。通俗地說,人在10米深水下,要吸兩個大氣壓的空氣,才能夠呼吸;在20米深水下,要吸三個大氣壓的空氣。以“南澳Ⅰ號”為例,船是在27米深水底,按照30米計算,就要吸四個大氣壓的空氣,才能平衡。就像可口可樂或者啤酒,買回來的時候硬邦邦的,裡面充滿二氧化碳,但當你一扭開瓶蓋,裡面空氣瞬間就沖出來,特別是一經搖晃,氣泡就冒出來,潛水也是這個道理。

我們在水下呼吸三個大氣壓、四個大氣壓的時候,那些空氣、氮氣被壓縮瞭,會溶在我們體液和血液裡面,所以上水過程要非常緩慢,而且要嚴格遵守完全的潛水程序上水。如果過快上水太快減壓,氣泡就會從我們血液裡面析出來,引起血栓或者其他的潛水病,這是個很危險的事情。往往是一些年輕隊員急於上水而忘記對身體的減壓,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。漁民在海上作業,因為上水忘記減壓,每年都發生死亡的事故。

“致遠艦”仍然是謎

廣州日報:您參與發掘的“丹東台灣註冊商標查詢Ⅰ號”是否能最後確定,就是當年與日本“吉野”同歸於盡的“致遠艦”?

崔勇:從民族情結來說,我希望它就是我們苦苦尋找多年的“致遠艦”。但是有曹操墓的先例,誰也不敢說它是“致遠艦”,因為曹操墓已經讓文物部門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,當然最後還是確認是曹操墓,對於“致遠艦”的確認有六大證據,包括它的排水量,“致遠艦”是2300噸的,但是這個船的船面建築全沒瞭,就隻剩下船艙,包括那個甲板以下,還剩下1600噸,另外,“致遠艦”還有157穿甲彈、三層厚的穹甲、完整的魚雷引信,這都是“致遠艦”的特征,但目前尚不能確認。

上下川島存水台中商標註冊類別下富礦

廣州日報:廣東是水下文化遺產的富礦區,也是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始發港和重要節點,未來幾年將有哪些大的水下項目需要完成?在南海的很多古代沉船中有無鎖定的目標?

崔勇:本世紀初廣東率先啟動的水下文化遺產摸傢底調查中,發現超過20處水下遺存點。從2015年開始,廣東上下川島水下考古調查全面展開,先後發現古代沉船以及相關文物線索,是一項系統的和長期的工作。作為廣東水下考古的一件大事,配合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申遺的“南海Ⅰ號”發掘將力爭在2017年全面完成。此外,在汕頭、西樵山等水下遺址的調查項目也將逐步展開。

其中值得一提的是,在16世紀早期歐洲航海地圖中被稱為“貿易之島”的上川島,這裡是中葡早期貿易地,也是葡萄牙人占據澳門之前的前哨站,歐洲人介入東亞與東南亞貿易圈的橋頭堡。以其為核心的上下川島海域,是探索南海海域海上貿易的重要區域之一。上川島有首次將天主教傳入中國的方濟各·沙忽略神父的相關遺跡遺物,還遺留有大量明代外銷瓷器的花碗坪遺址。附近海域還發現瞭頗為豐富的水下文化遺存,如1772年因臺風襲擊而沉沒的荷蘭東印度公司“萊茵堡”號沉船,“南海Ⅰ號”宋代沉船地,分佈在這裡的海底遺跡遺物,這些都是水下考古的重要任務。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
arrow
arrow

    cqp092s2x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